找到相关内容562篇,用时2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专访镜义法师:慈心念众生,善愿菩提行

    必须要有信众,如果没有信众基础的话就不可能有佛教的存在。现在我感觉到就是社会大众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文化的这个底子——传统文化已经没有了。我们的佛法,恰恰是建立在这个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离不开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是我们佛家文化的一个载体,但是,我们这个载体竟然没有了。所以,佛教没有办法发展,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的冲击,中国这个年轻人越来越西化,那么到了下一代的话,这个传统文化被放弃。佛教发展可能也...

    佚名

    |佛教观点|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461137881.html
  • 即心即佛的人生智慧与心国共治的智慧圆融

    本身是中国文化特有的产物。与儒家的直接入世不同,与老庄的消极避世不同,禅宗具有在世间而出世间、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业的殊胜智慧。  禅宗的人间性智慧,大体上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加以阐释。  首先,即心是佛的...了一定理论高度;五家七宗分灯传禅,各家各派在“任心”的机用上大做文章,花样翻新地提出了诸多简捷易行的门庭施设,将禅融于生活之中,与现实人生打成一片:生活即禅,禅即生活。  其次,禅宗与儒家文化的摩荡是...

    刘泽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61865340.html
  • 中国佛教与中华性格

    中国佛教与中华性格  内容摘要:中央民族大学牟钟鉴教授指出,‘跨民族的宗教是存在的,不具有民族特色的宗教是没有的。’[1]公元前一世纪,佛教传入中国,与中国固有的儒家、道家文化及民间习俗相结合,形成...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民族性格天人合一大同社会人间净土以孝治天下修身养性心性论人权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的性格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然而,由于儒家文化是小农经济生产方式与封建宗法社会制度下的产物,...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71370393.html
  • 慈心念众生,善愿菩提行:镜义法师访谈

    —传统文化已经没有了。我们的佛法,恰恰是建立在这个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离不开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是我们佛家文化的一个载体,但是,我们这个载体竟然没有了。所以,佛教没有办法发展,随着西方文化的...就是就是我们中国缺少一个慈善的意识。为什么西方有慈善意识?他有这个“平等博爱自由”的思想来作为他们的慈善依据。但是我们中国缺少这种慈善的根据,根本原因就是儒家文化已经摧毁殆尽,...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391771462.html
  • 论信仰与构建和谐社会

    冲撞和挤压着中国民众的精神信仰世界。信仰危机所蕴含的个人与社会、现实与理想关系的断裂以它的现代形式展示在中国民众的面前。   虽说儒家文化在今天的经济社会中能发挥着正面作用,但这并不能否认儒家文化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某些阻碍作用。在这一点上,韦伯关于儒家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障碍论”的基本论点是值得肯定的。因此,不需要重建传统的儒家信仰并不是一种情感式的宣言,而是合乎历史潮流的慎重的理性选择。   ...

    苏丽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2482883189.html
  • 关于敦煌地区早期宗教问题

    文化正式形成以前特别是西晋时期,以儒家文化以及道教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原有的中原传统文化,已经传入敦煌地区并牢牢地札下根来。当时的敦煌地区也有佛教及其文化,而且当时佛教及其文化基本上还未中国化、中原化、敦煌地区本土化,佛教及其文化并不怎么兴盛。  这就是说,敦煌地区在其早期的整个文化格局中,居于主体和主导地位的是以儒家文化以及道教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中原传统文化。不过,这里并未把道教文化儒家文化区分开来...

    颜廷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64950263.html
  • 人间佛教大乘精神契机略论四则

    在于能否满足社会的需求。宗教之于社会,是社会伦理道德的载体和守护者,对于社会稳定、和谐具有核心的作用。传统中国社会的伦理道德维护功能是由组织化的儒家礼制文化承担的,基于信仰的宗教文化不发达。儒家伦理主要...危机,不是人心变坏,而是与传统道德秩序适应的社会组织方式的解体。今天,在中国进入激烈变化的市场经济时,传统宗教应为开放社会所需的伦理道德资源和心灵抚慰作用提供新的解释力。   但问题是,儒家文化的主要...

    刘鹿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555655511.html
  • 从佛教的发展看佛教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早在两汉之际,佛教开始传入中国。此时的中国,儒家的思想文化已经占有统治地位。但是,儒家文化并不绝对排斥道教文化和佛教文化。汉明帝在洛阳热情招待传经的僧侣,并修建了白马寺。这就说明了儒家文化以一颗宽容的心,接受外来的佛教文化;佛教文化也以一颗宽容的心接受儒家文化,这些都是良性的、互动的、和谐的。到了魏晋时期,佛教、道教、儒家文化互相交融,形成了玄学。   (二)、南北朝时期,统治者极力推行佛教,佛教在...

    戒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12858589.html
  • 杜甫与中国和谐文化精神

    A 文章编号:1003—0751(2007)03—0205—05  在中国古代诗人中,杜甫是向往和追求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诗人。他从小接受的主要是儒家和谐社会的思想和理念,对道家、释家、...和谐社会提供历史借鉴。  一、杜甫和谐文化思想的历史渊源  杜甫及其诗歌的和谐文化精神,有其渊源。概括来讲,主要有三个方面:历史文化渊源,地域的、家学的渊源和唐代社会的现实渊源。  儒家文化中的“仁爱”...

    葛景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83259614.html
  • 儒家伦理与现代商业精神

    文化传统中产生,这似乎是合乎情理而又无可奈何的事。言下之意,让人很容易理解到,现代化这现代文明的产物,与儒家文化圈内的国家应是无缘的。  韦伯当然生得早了点,没有看到现代东亚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奇迹,作为儒家文化圈内的日本、台湾、香港、南韩、新加坡、还有正在蓬勃兴起的中国大陆,不仅成功地完成了工业化的转换(中国大陆虽起步晚,但正在走向正轨,成就可以预期,也有目共睹),而且呈现出了骄人的业绩,竟然出现欧美...

    释青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05450850.html